發布時間:2018/7/23 來源:南京延明體育實業有限公司 瀏覽:4332 次
體育特色小鎮作為特色小鎮中的一種,既具備了特色小鎮的特點,同時擁有豐富的體育人文資源以及體育產業聚集效應。體育小鎮的出現將能夠很好的將體育與旅游相融合,既滿足了人們休閑旅游的需求,也能夠通過各式體育項目的體驗達到休閑健身的效果,因此,體育特色小鎮將成為發展體育產業最好載體。
目前各地積極建設體育小鎮推動因素有哪些,體育小鎮常見開發模式是什么,主要類型有哪幾種,以及項目開發過程中遇到最大的疑惑或難點?
一、 各地積極建設體育特色小鎮的主要推動因素
1.國家和地方政策大力扶持
中央及地方政府出臺一系列扶持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2016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積極發展健身休閑運動產業。
2.居民消費需求升級
中產階層形成,服務消費升級,帶來體育消費的巨大空間。《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擴大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意見》(國辦發〔2016〕85號)要求著力推進幸福產業服務消費提質擴容,圍繞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重點領域,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力度,不斷釋放潛在消費需求。
3.旅游市場需求不斷增長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消費觀念的不斷改變,旅游市場迎來大發展,根據旅游局的統計,2016年全年國內旅游人次達到4.4億人次,收入達到3.9萬億,增幅達到14%。
4.體育產業發展推動
“十二五”以來,我國對于體育產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對于全民健身項目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而“旅游+體育”的平民體育休閑模式更能夠被普通人所接受。預計“十三五”期間體育產業的規模將達3萬億。
5.特色小鎮建設正當時
2016年刮起的特色小鎮之風不僅有政府部門扶持推動,更有來自于各行業的投資者的追捧,房地產企業、投資公司、體育產業公司等都成為特色小鎮的建設主體,這也比較契合體育產業“十三五”規劃中所倡導的多元化主體的參與。
二、國內體育小鎮主要的開發模式
1. 政企融合(事業、產業融合):獲得政府政策性扶持資金、與政府以PPP模式共建體育場館設施;
政策扶持項目有:
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項目:公共體育服務設施(細分為足球場地設施、縣級公共體育場、全面健身中心、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社區多功能運動場、室內冰場),補助額度占投資總額的30%-40%。
中央專項建設基金項目:養老服務體育建設。中央專項建設基金投入額度委資本金比例的70%,最終在10%-14%。
省基本公共建設資金補助項目:體育類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省重大產業項目:總投資3億元以上的旅游、文化產業、健康服務業等項目。
2.產城融合:整體開發、地塊升值、房產收益;
產城融合主要是整體開發,不僅投資單個的體育建設項目,同時也承擔了城市建設的運營。政府將城市具體的建設經營交由專業化的企業,多數的公共服務的供給,通過骨干服務來實現。
政府只是城市的管理者和監督者,這是經營管理分開的模式,充分發揮企業在資本的融資,產業招辦和城市經營方面優勢。實現政府管理服務,企業專業化運營,市場化主體創造價值的有機統一。
3.行業融合:體育+旅游+養生+文化;
當前市場中體育產業尚處于高投入低回報階段,要實現穩定盈利,必須采取“體育+”模式,推動行業融合發展。比如采取“體育+旅游”,“體育+文化”乃至“+N”的產業集合,將與生態優勢密切相關的多項產業融合發展,以體育為端口、以旅游引人氣、以文化為特色、以產品為贏利點,產生足夠大的范圍經濟和品牌效應。
體育是一張名片或者是一個端口,通過旅游產業吸引民企,以文化為特色,以產品為盈利點,能夠產生足夠大的品牌效應。體育產業目前的盈利狀態下,必須加產業融合的效應,才能實現穩定的收益。
4.產業鏈整合,二、三產業聯動
目前我國體育產業50%處于制造業階段,這一方面說明我國體育產業還有結構升級、大力發展體育服務業的上升空間;另外一方面,在體育小鎮的打造過程中,努力實現二、三產業聯動。比如在體育小鎮建設過程中,招收體育設備和器械制造企業入住。在體育運動服務區布置體育設備制造商的產品,既是體育運動的體驗區,也可作為體育器械設備和用品的展示區。
三、國內外體育小鎮常見類型
1.產業型體育小鎮——典型案例:意大利蒙特貝盧納鎮、浙江•富陽銀湖智慧體育產業基地
發展條件:
以體育用品或設備的生產制造產業為核心。
休閑體驗并不是必備產業,消費人群過于小眾。
一般具有先天發展優勢的產業資源(如體育某一細分領域裝備用品的生產制造)。
依托于城市而發展,一般分布在大中城市周邊。
2.康養型體育小鎮——典型案例:奧修國際靜心村、廣東•白鷺湖體育健康特色小鎮
發展條件:
突出的養生特色資源:氣候、水資源、森林資源、山體資源、溫泉資源等
康養型的項目為支撐:徒步、瑜伽、高爾夫、太極、自行車、游泳等。
健康服務系統:健康體檢、定制化健康方案、醫療服務。
輔助配套:養生、居住和酒店等配套產品。
3.休閑型體育小鎮——典型案例:新西蘭皇后鎮、河南•嵩皇體育小鎮
發展條件:
一般以一個或幾個核心資源項目為引爆點,形成以休閑為核心的多個參與型體育項目。
充分考慮家庭老、青。幼不同年齡段人群的體育需求,打造體育休閑、娛樂、教育等擁有完整譜系的項目集聚區。
自然資源優勢明顯。
選址一般在城市圈周邊或大型旅游目的地路線上是較理想的選擇。
4.賽事型體育小鎮——典型案例:法國沙木尼體育旅游小鎮、杭州•百丈時尚體育小鎮。
發展條件:
交通餐飲服務體系
賽事承辦能力
賽事場地服務
輔助配套:通訊、咨詢、醫護、翻譯等配套。
四、體育小鎮開發過程中遇到難點及疑惑
1.客戶是誰,人從哪里來?
體育產業主要在于體育服務業,直接面對廣大消費者。這就需要在規劃建設體育小鎮的時候,充分評估當地消費人群總量,選擇臨近大城市或交通便利(軌道交通)的區塊建設。
2.盈利模式如何確定,錢從哪里賺?
如何實現穩定的盈利模式,是體育小鎮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通過設置不同運動項目,大力建設和發展壯大體育體驗、體育展示、休閑旅游,從而吸引不同的客群,達到能夠長期經營的目的。
3. 后期專業化管理,專業技術瓶頸如何攻破?
加強體育服務、培訓、管理等人才培養;聯接智庫機構、規劃單位、投資主體、運營管理機構協同推進,同時需要引入專業化管理對項目進行持續運營。
結語:
體育小鎮的打造,對開發商的資本實力要求較高,前期資金投入大,回收周期慢,后期持續經營更需要國際視野和商業前瞻性,因此,如何從開發模式著手,尋找切實可行的盈利模式和打造手法,是體育小鎮類項目成功開發的關鍵。
拓展閱讀:體育小鎮的5大“痛點”
對于還在嬰兒階段的體育小鎮來說,因為體育產業的特殊性,體育特色小鎮并不能完全套用傳統地產的開發思路,所以整個體育特色小鎮建設領域的成熟經驗可以說是趨向空白的。體育小鎮建設面對的問題眾多。
痛點一:沒有創新機制和體制
體育小鎮的成功關鍵不在于體育,而在小鎮的整體運籌。一些行業機構為何能做好產業新城與小鎮,除了自身強大的整合優質產業資源的能力外,與當地政府開放思路分不開。如何支持扮演統籌角色的龍頭企業,使其成為小鎮建設與運營主體而非被招商的對象;如何讓整個生態體系中的利益相關方——投資建設方、運營方、產業鏈上企業群、當地政府等等,發揮各自的價值并獲得合理的回報,是兩個關鍵性的問題。
痛點二:沒有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的要素十分專業:管理體制、運營機制、產業規劃、核心項目導入、配套產業招商,優惠政策匯集等,都需要專業人士操作。有了核心戰略,才談得上其他。每個小鎮的自然環境、產業條件都各不相同,要根據實際情況確立發展目標、確立發展路徑、確立合作對象、確立合作模式等等。然而在小鎮開發的過程中,普遍缺少頂層設計的意識,導致常規的招商、融資、建設套路起點很低,在執行層面無論多么努力,都事倍功半。
痛點三:沒有專業策劃
許多特色小鎮的建設同樣也存在這種問題,對于小鎮的規劃設計沒有因地制宜的設計規劃,盲目跟風抄襲,沒有針對性和創新。小鎮的規劃問題大致有三種情況:非專業公司的規劃水準低;套路式的規劃沒有針對性;對體育產業缺乏了解,僅僅只是以常規運動項目為主,低端組合,構不成核心競爭力。
痛點四:缺乏核心產業資源
體育小鎮核心是打造體育特色產業鏈,要形成30項以上的運動項目。目前許多小鎮缺少核心產業資源,只能做門檻比較低的運動配套形態,自行車道、健身步道、登山綠道,幾乎成為標配,無法構成小鎮特色,就無法吸引消費。
痛點五:缺乏資源導入平臺
體育小鎮的建設缺乏跨界整合人才與資源互享整合的機構,這也是現在存在比較棘手的問題。地產行業的發展已十分成熟,并有一整套完整的開發體系和人才資源,但是體育小鎮屬于新興行業,不論是人才還是開發資源整合都函待解決。
如何避開體育小鎮建設雷區?
1.進行體制機制創新
現在小鎮建設和改革開放初期面臨的問題一樣,有大局觀,抓好政府部門的統籌協調,形成合力,進行體制和機制的創新,滿足利益相關方的訴求,創造互惠共贏的局面。
2.邀請人才解決頂層設計
一定要請第三方頂級人才做頂層設計,要有一流的規劃,要請一流的規劃機構。
因為專注,所以專業;因為實戰,所以落地!盛方咨詢集團有著一流的實戰專家,豐富的實操經驗,可以為您提供全方位、一條龍服務。
3.建立完整體育產業生態鏈
體育特色小鎮要引進的不是單項的運動項目、單一業務類型的體育企業,而是需要有綜合投資能力、有資源整合的能力的產業升級服務方和統籌運營方,來整合相互支撐的業態,建立健康的體育產業生態鏈。例如以賽事為核心,上下游結合賽事轉播、賽事冠名、競技項目培訓、運動營養餐、運動康復等等。
4.建立體育+模式
體育只是起到一個拉動項目的作用,消費的大頭都在其他旅游休閑服務業。所以說體育本體營業很慢,因此發展體育產業就需要靠“體育+”的模式。
轉自“盛方商學”微信公眾號
Copyright 2020 ? 南京延明體育實業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蘇ICP備05023708號-1
技術支持:恒網